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

导语: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阶梯之一,在古代又称为“寒食节”。在《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书中,作者回顾了一些清明祭祖的习俗。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习俗不尽相同,但其背后慎终追远、感念先人的观念,依然值得去了解。可见在清明节扫墓的时候还有许多的习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和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

1.挂纸:又称“压纸”,有替祖先整修居所之意。须先铲除墓地的野草树枝,再以小石头把长方形的纸钱(北部为五色纸,南部为黄纸或白纸),分别压在墓头、墓碑以及墓旁的“后土”——土地公牌位,象征子孙为祖先居住的房子增添新瓦,也表示墓地有人来祭扫过。

2.忌嘻笑怒骂:扫墓的时候,不能跨过坟墓及供品,也不能有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等对先人不尊敬之举。

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

3.摆放供品:鲜花、糕饼、点心、水果等;然后先点香接祖先,再燃蜡烛。好似祖宗在上方端坐高椅,享用子孙的供养品。子孙按辈分依次敬香,所以香是祖先与子孙心灵的沟通物。

4.修整坟头长草: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须要修整,扫墓时如果发现墓碑破损,或坟墓上有植物长出,应立即修补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让植物长成树木。据说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会造成不利。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

清明节扫墓祭祖习俗真正源头要从汉末至南北朝这段时期的家族墓葬开始说起。

东汉晚期,家族成员埋入同个墓地的做法开始在精英阶层中盛行。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家族墓葬的方式成为主流。原本人们扫墓祭祖往往是发生在三代之间,即儿子给父母扫墓或孙子给祖父母扫墓,但隔了更多辈的子孙后代则不会给祖先扫墓。

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 第2张

家族墓葬出现后,远亲也会因为共同祖先的缘故参与扫墓祭祖。这种活动不仅是为了缅怀先人,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家族凝聚力。在南北朝这种战乱不断的年代中,家族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扫墓祭祖被赋予了更多现实意义,所以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亲缘纽带的仪式。这种仪式一般发生在冬至过后的第105天左右,即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所以清明节扫墓祭祖渐渐演变为习俗,亲属们到四代或五代以前的祖先坟地扫墓祭祖就很正常了。

从唐朝早期开始,家族成员会在寒食节和清明节前后齐聚祖先墓前扫墓、祭祖、聚会。这样就有可能形成规模更大、更有自觉意识的家族,使家族成员能够一起行动,或是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朝廷也鼓励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因此将寒食、清明列为法定节假日。唐代的假期从四日至五日不等,宋代更是将假期延长到了七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扫墓有什么习俗2024,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来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