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成语在古代原本是褒义词 8月17日蚂蚁庄园答案

“五大三粗”在古代是褒义词,形容膀阔腰圆、身材魁梧、力气大,后人常用于贬义,形容有勇无谋。“市井之徒”则是贬义词,常用来指混迹于市井的贩夫走卒,或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哪个成语在古代原本是褒义词 8月17日蚂蚁庄园答案

以前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的有哪些

1、呆若木鸡:

原意(褒义词):形容一个人镇静自若,态度稳重。

今意(贬义词):形容一个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2、衣冠禽兽:

原意(褒义词):指朝廷官员绣在官服上的图案,主要以飞禽走兽为主。

今意(贬义词):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

据史料记载,衣冠禽兽—源自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都之后,下诏拟订大明官服制度,重点就在于衣服上的图案,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另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与兽”相对应文武官员的品级。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鸳鸯、黄鹂、鹌鹑。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彪、彪、犀牛、海马。

当时是象征官员的身份,身份越高,身上穿的官服绣的禽兽就越珍稀、或越勇猛。到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因此,就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3、明哲保身:

原意(褒义词):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

今意(贬义词):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出自《诗·大雅·烝民》篇“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西周国王周宣王在位期间,朝廷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汗马功劳。当时,鲁国诸侯鲁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姬括,小儿子叫姬戏。周宣王竟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违背当时的规矩,很容易酿成内部的动乱。仲山甫极力谏阻,周宣王不听,坚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鲁国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杀了鲁懿公姬戏。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命令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赞美仲山甫优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哪个成语在古代原本是褒义词 8月17日蚂蚁庄园答案 第2张

4、弹冠相庆:

原意(褒义词):形容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的。

今意(贬义词):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

弹冠相庆—源自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中“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后人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提炼为成语弹冠相庆。

5、人尽可夫:

原意(褒义词):一个女子,所有男人都可以当丈夫;而生身父亲只有一人,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意(贬义词):一般指不检点的女子,把所有的男人都当自己的丈夫看待。

人尽可夫—出自《左传桓公十五年》篇: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自己的丈夫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她的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是从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

6、大放厥词:

原意(褒义词):铺张词藻,畅所欲言。

今意(贬义词):形容人大发议论,具有讽刺的意味。

大放厥词—源自《祭柳子厚文》祭文。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散文的大家,但两人在前期政治立场上有分歧。柳宗元为王娡、王叔文所引用,韩愈对二王却恨之入骨。柳宗元死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由潮州召回为袁州刺史,写了《祭柳子厚文》祭文。文中写道:“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你宦途中被斥逐,上天除去你的羁绊,你的文章如同美玉制成的玉佩,晶莹剔透,闪烁其词,极力铺陈。

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原意(褒义词):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今意(贬义词):如果不为自己着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处“为”念作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其出自孟子《尽心上》“扬子取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